著名作曲家李需民成为入选珠海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的唯一珠海人
日期:
2018-07-04
浏览次数:
42
分享到:
珠海市文艺名家工作室评选工作,经过前段时间的省文艺专家评审以及向社会公示后,现已尘埃落定。全国有四人入选,其中北京3人,珠海1人。著名作曲家李需民作为唯一的一个珠海人入选,为珠海音乐界争得了荣誉。珠海市扶持每人150万的活动经费,这是继珠海九十年代科技重奖以来的又一大动作。近日,宣传部与入选的四个名家签订了扶持协议。入选的四人当中,一个电影界名家,一个书法界名家,2个音乐界名家(其中一个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一个是广东省音协副主席、珠海市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李需民)。
![著名作曲家李需民成为入选珠海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的唯一珠海人 著名作曲家李需民成为入选珠海市文艺名家工作室的唯一珠海人]()
相关推荐
发布时间:
2019
-
03
-
14
题记:从风靡海内外的《彝族舞曲》到红遍中国的《春到沂蒙》;从摘取华月坛全国协奏曲大赛经典作品奖的协奏曲《江月琴声》到80高龄创作的最新作品《蓝海之梦》,王惠然的音乐作品在中国乐坛之巅屹立了半个多世纪。从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王氏四弦柳琴改革,再到编写教材教授海内外学子、推广和普及柳琴艺术,王惠然,这位国宝级的老人,这位中国柳琴之父,仍然包含创作激情。在他从事民族音乐六十载作品音乐会《民族魂 中国梦》正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记者采访了他 深秋的珠海仍然艳阳高照,来到王惠然位于大海边的家,迎面扑来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气息。精神矍铄的王惠然老先生开门迎客,他穿了一件绿色的T恤,更显得春意盎然。老先生的精神面貌仿若一首上世纪流行的诗——春天的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只要在秋霜里结好你的果子。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王惠然的累累硕果当然不只是结在秋霜里,在他人生的春天里,就已经结满了丰盛的果实。一路走来,春夏秋冬,他的辉煌已经载入中国乐坛的史册,他的作品和成就,必将成为中国民乐发展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 一、春日花开 聪慧少年 少年王惠然,是个调皮的小子,但他的调皮,并不用在打架、和泥上。他痴迷于隔壁的一间大房子,这房子是个说书场,里面评弹艺人的表演让王惠然和哥哥痴迷。小哥俩整天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溜到书场中听评弹,哥哥喜听故事,小小的王惠然则被评弹艺人翻飞的手指镇呆了,特别是当他有机会第一次听卫仲乐教授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时,他完全被弹奏者的技艺折服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觉得那位表演者弹琵琶的手简直是酷毙了!在书场看了一遍又一遍,王惠然牢记心间,回家后就想模仿。但他买不起琵琶,只能用月琴当琵琶练,直到过...
发布时间:
2018
-
03
-
06
吴碧霞,中国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中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联委员。吴碧霞通过多年来系统的声乐训练和对大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探索,使她同时掌握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方法,是中国首位将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了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吴氏的演唱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她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清澈、纯净、甜美的极佳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并在中外两类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游刃有余,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天籁般的歌喉,清纯的心灵、对艺术独到的理念,无不吸引着热爱音乐的人们,其中也包括我”——李之柔(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西班牙报界称她的演唱为“天上传来的声音”,俄罗。斯媒体称她为“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链接 吴碧霞主要获奖情况:1996年荣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1997年荣获“国际青年艺术节”金奖、2000年荣获国际声乐比赛选拔赛第一名、2000年荣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2000年荣获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01年荣获第四届“波兰玛纽什科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并同时获得最佳女高音和最受观众欢迎的歌唱家两项特别奖、2002年荣获堪称音乐界的“奥林匹克”,世界上最重大音乐赛事之一的第十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2003年获北京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2006年获得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知识份子、2007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候选人,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奖项。吴碧霞自2000年起已在国内外举行了近30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了13张个人演唱专辑,并两次获得第四届、第六...
发布时间:
2016
-
12
-
08
荼蘼花,是在所有的花儿都开过了之后仍在盛放的花……文征平,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世纪60、70、80年代,她活跃在中国的音乐界,她的名字,曾如雷贯耳。近日,在珠海吉大的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文征平。邻居们不知道文征平的鼎鼎大名,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位慈祥而平和的老太太,与楼里许许多多退休的老人一样。的确,现在的文征平,即使她走在街上,也没有光环、没有阵势,平凡得像邻居大妈,更不会被人认出来她曾是著名的歌唱家。她大隐于市,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然而,这个普通的大妈一开腔说话,好听的声音,就像叮咚的泉水流出,那声线完全不像83岁的老人。说起唱歌的事,她的眼睛就亮了,说到高兴处,咯咯笑起来,宛如天真的小姑娘,那凝固在往日剧照上的影子,便回来了。文征平先生拿出一堆老照片,娓娓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一、歌唱往事 文征平18岁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解放军的可爱形象激励着小姑娘文征平,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天真烂漫的她,报名参加了中人民解放军。爱唱歌的她,成为济南军区的一名文艺兵。当了两年兵后,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进入声乐系学习,成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喻宜萱教授的弟子。在中国音乐的最高殿堂——中央音乐学院,她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层层淘汰之后,她成为为数不多的终于走到毕业的人。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了我国最高的音乐团体——中央乐团,任独唱演员。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教学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严厉。一年下来,不合格的学生会被淘汰,或转系、或劝退。所以一起上学的同学,两个学期后就走掉了一部分。到了3年级,又有一次大淘汰,考试不合格的,会被“提前毕业”,安排到社会工作,不再继续在声乐的道路上学习。说起当年上学时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文征平先生特别推崇,她认为那时的淘汰制教学方式是选拔优秀人才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现在不实行这种教学...